鉴定知识

宋代玉器常用的两种刀法:粗疏刀与细密刀法

来源:博悦收藏 发布时间:2017-04-19 在线评论

宋代玉器的材料特征是用料宽大,即使是片状作品,也较唐代显厚实。在琢制工艺中表现的刀法有两种:一种是粗疏的刀法,一种是细密的刀法,这两种刀法表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宋 粗疏刀法


第一种是粗疏的刀法:这种刀法很明显是从汉代的用刀发展而来,甚至可以说多少带有一些汉八刀的味道。不过这种粗疏刀法的器件多见于殉葬的玉器,而佩饰玉与陈设玉很少见到这种刀法出现。

宋 细密刀法

第二种是细密的刀法:细密刀法主要表现在宋代玉器中的佩饰器、陈设器上,通过观察北京故宫所藏的宋代传器和部分出土器,可以看到,宋代玉器在市场商品化的纽带中,雕琢工艺较之唐代更为精微细密,深浅浮雕、镂雕、锼线、钻、凿、掏膛等多种雕琢工艺技法,也有了更为娴熟的运用,这种高度综合型的加工工艺,在宋以前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宋代的镂雕,出现了单层、多层透雕的表现形式,多为片状。


有些片状镂雕其实就是后来的所谓“花片”,这种样式的玉器,在古玩店与文物商店比较常见,多数为晚清和民国时制品,玉质为青玉、青白玉或岫岩玉,很薄,雕工毫无生气。

宋代的动物多见螭虎纹、龙纹和禽鸟纹,这些纹饰的用刀多表现细密的风格。譬如螭虎,尽管造型与汉代相近,也有仿汉代造型的,但是没有汉代的气度。汉代的螭虎棱角鲜明,没有更多更细腻的边沿修饰;而宋代的螭虎恰恰在这一点上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清丽有余而雄悍不足。

在古代玉器的收藏中,经常将汉代的简率称为“汉八刀”;称清中期的繁缛细腻为“乾隆工”;而把宋代的这种细密雕工的玉件称为“宋工”。宋工很重要,它直接幵启了辽、金、元、明乃至清代细密风格的先河,对于这一时期玉器刀法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后面各朝代的风格的形成。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