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知识

元代玉器特征以及交易价格

来源:博悦收藏 发布时间:2017-04-27 在线评论

元 连年有余坠

元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琢玉风格,主要是用刀风格以辽、金作为过渡,全面地继承了中原古代玉器制作的各种风格,同时,也是明、清玉器时代风格形成的滥觞。因此,对元代玉器用刀特征的注意,是玉器鉴定与欣赏的重要的一步。

元代玉器用刀的特征主要是在同一件作品的画面中,刀工的粗矿与细腻对比鲜明,粗的地方甚至没有打磨抛光,接刀后的毛喳赫然存在,局部类似于半成品;而细部的处理则非常精到,甚至能再现汉代的游丝描雕细阴线,从而形成了元代少数民族玉雕的粗狂、彪悍与细腻、工致互为补充的特点,直接构成了与辽、金玉器在直观上的区别。除了元末明初的两朝交界以外,元、明两代的作品一般不会混淆,因为审美的基本点不一样。

元 连年有余坠


虽说在元代玉制作的艺术因子中,饱有辽、金北方少数民族的豪放粗矿的工艺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了南宋汉族细腻雕琢的用心。但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所铸就的对美的观察与欣赏,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

元 玉卧马  成交价格:10万


元代玉雕所呈现出的,正是一种多元化的风格。我们在谈论元代玉雕时,尤其容易忽略风格中细腻的那一个侧面。元代玉雕不尚斤斤于一个局部的雕饰效果的存在,而是更注重于对总体构成的把握。即以玉鱼为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墨鱼衔莲鳜鱼,应属宋代玉雕中的精品,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纹饰的阴线很规范,用刀的起讫轻重着力均匀。

元 玉犬 成交价格:11万


如果从整体上看,这件鳜鱼的琢制缺少激情的表述,可以想象到宋代的琢玉工匠在显然已经很成熟化的程式下面认真而慢悠悠地加工着商品。而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另一条元代玉鱼(见下图),超比例的头部占全身长的40%,眼睛巨口,凶猛异常,鱼鳞的阴线细密而标准,通过照片可以感觉到用刀的深浅、距离虽然有些微的随意,但仍然排列有序,没有并刀的现象,而鱼尾的粗阴线更显得不规则,充分体现了元代精粗并存一体的特征。当你将这两条鱼同吋观察时,就会感到元代的作品用刀活跃,充满了动感;而宋代的用刀则富有理智,慢悠悠地不越雷池。

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鱼线图


从传世的作品上看,能给人以最大视觉冲击的是镂雕,元代将镂雕技术发展到了历史的崩峰,即使后来的所谓“乾隆工”也不能超过。真正的元代镂雕作品能够雕出多层纹饰图案,这些作品有着很强烈的立体感,分析元代镂雕的工艺特征是与后世一样,先打孔,再掏膛。与明、清镂雕的工艺区别在于,元代的孔是半孔,不打透,位置正好是层位的底部,形成元代特有的不透气的镂雕;而后代的镂雕以及仿品,多一钻打成透眼,这是重要的断代特征。正是由于半孔,所以元代的三层镂雕,每层的空间后面都由下一层来填补,形成了两层之间有空间而无孔洞的妙法。现代的仿品往往在这方面容易露出破绽,空间和孔洞的关系不当,一眼就可以看到底。

上面所讲的是元代比较少见的,但是能代表元代玉制作风格的作品,多数的传世品做工粗率,甚至不具有精粗的对比,我也见过因用刀的力量失控而致使刀痕出廓,这就是元代市场商品玉器的时代风格。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