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知识

明代天顺时期青花瓷特征及鉴定方法

来源:博悦收藏 发布时间:2017-10-20 在线评论

明 天顺时期民窑青花纹饰


天顺青花瓷处于明早期青花的雄伟壮观到中期青花的轻盈隽秀的转折时期。器物既有宣德青花的痕迹,又见成化青花的端倪。

相比之下,天顺青花的实物资料有更多发现,较为重要的有:

天顺 青花仙人采药梅瓶


天顺二年(1459)罗亨信墓出土青花瓷,有青花盖罐5件,青花碗2件。器物纹饰属明早期民窑青花之常见,但造型特征又接近成化民窑器。

天顺五年(1461)纪年款青花凸蟠螭长颈瓶。香港大会堂收藏

天顺时期人物纹梅瓶


天顺七年(1463)纪青花三足筒炉,有“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铭,器腹满饰波斯文。相同的发现二件、分别由山西省文物商店和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

时代收藏网根据出土的实物资料分析,天顺青花的主要特点为:

胎骨——白净,瓷化程度好,也见胎质粗松瓷化程度差的。

釉质——厚润和薄干的均有。釉色以淡卵青为主,也有粉白、腻白和枯黄。底釉呈色较器身淡。有些见缩釉点和纹片。

青花——除大件上品用进口苏泥勃青料外,一般民窑器均用国产料。呈不同程度的灰青色,浓厚处黑褐色,浅簿处青中含灰。

纹饰——装饰风格趋向淡雅、疏朗。器心纹饰常见的有海水螺滴。

天顺青花特征性纹饰有:花果枝叶组成的团花;各种藤蔓卷须的花卉;三叠和多叠龟背锦;仙人掌状海水浪花:复叶卷草;套叠“卍”字;锯齿边缘、芒剌状叶尖、外有双勾葵瓣边的狭长蕉叶。

造型——盘造型以拱口为多,圈足内敛,足端平切或打磨。碗有削胫的宫碗和丰胫的墩子式碗,圏足外壁内倾、内壁垂直,足外端斜削一刀。

罐瓶类胎体厚重,有粘接痕,砂底,有旋削及跳刀痕,沾有砂粒井见窑裂。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